close

美荷樓是幾多香港人的集體回憶,筆者不能斷言。印象中看過資料,超過一半的香港人都住在公共房屋、或者曾經居住公共房屋。新型的公共房屋每家每戶有獨立的洗手間和浴室,用料和間格也比從前的實用和精巧。但作為舊式的早期公共房屋,特別是上世紀的石硤尾大火後的社會福利項目,它的重要性是不容否認的。

終於香港政府也認真地嘗試搞文物保護,這幢半世紀有餘的二級歷史建築也走上了重修的道路。雖然很多朋友對於復修的美荷樓都不置好評,但作為一間要符合消防條例和實用性並重的青年旅舍,文物保護也不得不作出退讓。

要是由筆者下決定的話,倒想把它塗成破破爛爛的顏色,不把露台封起並掛上被單,或者使用很懷舊的玻璃。現在看上去真的很似一間普通中學啊。

星期一關門,星期二再去探訪。驚見明明是平日,参觀的人也不少。抬頭望天,很似中學啊。

走入小得不得了的正門,是一幅3D拍攝用圖片,参觀者可以把自己融入圖畫當中拍照。早幾個月ICC天際100都有這樣的東西,不過是香港的著名景點。

美荷樓的展覽分兩層,第一層的是一些50年代至60、70年代的東西。其中找到非常熟悉的港大學生報《學苑》,1970年的版本。大量黑膠碟,還有最令人觸目驚心的石硤尾大火回憶物品及感想。這些都是透過口述歷史去紀錄下來的珍貴史料,透過動人心弦的語言記下來。

雖然石硤尾大火發生時筆者的父母也未出生,但從小耳濡目染,也聽過早年香港人的生活有多艱辛。這些生活小東西,勾起了多少香港人的零碎回憶?

在一堆舊東西中,一位阿伯呆呆地望了好久、好久。

對於阿伯來說,這些東西都很有回憶吧?

這裡也有一些東西令筆者有點回憶的,例如幼稚園的學生手冊,還有左圖正中那本《中國歷代政治得失》!這可是幾十年如一日的書本啊。

一樓的展品以集體回憶物品和歷史圖片、資料為主,但在角落卻有一座好精緻的模型,把早年的美荷樓的生活活靈活現「活」出來。

要數美荷樓展覽樓的模型,其實真是美得不得了。以往筆者都喜歡看人家弄迷你屋,自己也算是認真砌過一些模型屋。近年香港也有幾次大型的迷你屋展覽,很喜歡那些不抄歐美日主打香港主題的設計,例如2012年的Unique Hong Kong in Miniature就非常精彩。

想不到在美荷樓也能看到這樣精緻的模型,實在是意料之外、喜出望外!利用小小的模型去教導香港歷史筆者個人就絕對是舉腳支持!

H型的樓宇結構鳥瞰。

萬國國旗的䁁衣景觀。

利用Marco做出的效果,怎麼想起了最近的港產電影「殭屍」呢?

模型很仔細,每家每戶在外面的走廊煮食是家常便飯,雖說是公共屋邨,可是早年的七層公屋環境並不怎樣好,百多尺的單位裡住上了一家五六七口並不是罕見的,在這些艱苦的歲月裡,天台的小學教出了今日已經獨當一面的50、60後公司高層、專業人士、還有政務官等等。

那就是獅子山下的香江風華。

至於早期的公屋的房間到底是什麼樣子呢?

一個又一個小小的格仔讓我們這些後人窺見昔日的日子。這些小房間都是比手掌要細小的盒子,再一次讚嘆造工的精細!

大公報和財神、福字月曆、膠椅。

非常迫真的兩層鐵架床。那種黑白彩色相片夾雜的相框我的祖父家還掛著啊。

碌架床的上格在孩子長成離家後成為了雜物堆填區。

可口可樂,還有櫻花的膠面海報。留在大陸的老父老母照片,或者過身的親人的黑白照。

忍不住要吐一下:當無數內地的朋友們真的相信香港人生活就好像TVB一樣住大屋吃好東西,請你們看清楚吧,即使到今天一樣也有很多香港人住這樣的地方。對呀這是告訴你們的,不要再信TVB的劇了。內地的生活比香港好多了,這些小房子就是一家人了。

最後當然有這個可愛的建築模型,和實物很相似,嗯,更似學校了。

除了迷你的小格子外,美荷樓二樓的實物大小的展品也是很有心的。

拍照片效果一般,物品的詳情還是帶個年紀大一點的去比較好形容。要是你的父母也是香港成長的,一定要帶他們去看看。

當時的公屋並沒有獨立的洗手間,女性們要結伴去洗澡和如厠。

街頭巷尾的小店也是大家的回憶之一。

踏入70年代香港的經濟已經比早二十年好很多,一般的公屋也開始有比較好的居住環境。

筆者覺得這種坐枱式整座的衣車和板箱很新奇有趣。

桌子上的卡式帶四面旋轉架子,小時家裡也有一個粉紅色一模一樣的。卡式帶都不知消失了多久了,正如Floppy Disc和MD都已經消失得無影。

刺繡的枕頭,收、音、機?

除了景物案作重演,在展館中亦有有關公屋的歷史。

看畢美荷樓兩層的展館,大約已經一個多小時。可是在離開時發現原來這樣還有一家很可愛的小店。

這家精品雜貨店的佈置得復古懷舊,門口還有一個ER II的郵箱。有關香港英殖郵箱的歷史可以看以下的連結:

http://www.kiri-san.com/blog/articleDetail/1888.htm

1952年伊利沙伯公主繼承父王喬治六世擔任國君,是為伊利沙伯二世,至去年登基六十年銀禧紀念。在香港ERII的郵箱是最常見的。

伊利沙伯二世的標記由ER,即拉丁文Elizabeth Regina縮寫及羅馬數字II而造成,上方有皇冠。目前在香港如果還能看到舊式的郵箱的話基本上都是這個模樣。

要是喜歡GOD系列香港的本地Gimmick設計的話這類小東西比較經濟實惠。

美荷樓手繪明信片。

以傳統士多形式展示的糖果零食。

自家設計的心意咭。

走累了可以吃點東西。這間是以手繪舊香港風景作佈置的小餐室。

全店最欣賞這個掛鐘。

慢慢欣賞每一幅圖畫,喜歡畫者的心思。

本篇的姐妹文是〈長沙灣一日遊〉,請也多多捧場吧!

歡迎留言告訴我你怎麼看美荷樓。

訂閱Blog主臉書: http://www.facebook.com/kiri.c.wong

關注Blog主微博:http://weibo.com/wongkiri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y827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